4月7日 – 牧者心聲

溝通的藝術

劉燕慧牧師

很久之前看到一篇小品文:有一個人歡天喜地拿著所拍的照片給朋友看,他的朋友卻冷冷的回應:「嘩!影得咁黑!」那人被潑冷水,十分沒趣。作者認為,如果能以正向表達:「影得光一點就更靚呢。」所表達的內容既沒有扭曲,聽者也較易接受,何樂而不為呢?這篇文章讓我再思考人際溝通這門需要終身學習的藝術。

沒有人是天生的溝通高手,我們都需要持之以恆地建立良好的溝通習慣,如支持、鼓勵、聆聽、接納、信任、尊重、協商;而挑剔、指責、埋怨、嘮叨、威嚇、懲罰、賄賂或用獎賞來操控,則是必須摒棄的壞習慣。(註)

活了幾十年,接觸的人很多,各有不同個性,但可以肯定,無論甚麼類型或風格的人,也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。那麼,是否所有人都應該陰聲細氣、溫溫婉婉地與人溝通呢?在我看來,每個人也有其獨特氣質,不必勉強,況且,大聲不代表惡,柔聲也可以話中有骨。

精義就是盡力以合宜的態度和用語去表達,務求讓信息有效傳遞,亦不會因自己的躁動不必要地刺痛別人。箴言十五章1節教導:「回答柔和,使怒消退;言語暴戾,觸動怒氣。」實在是智慧之言!當然,假若對方的說話真的欺人太甚,有時也得直斥其非,讓對方知難而退。

作為牧者,常常要勸勉弟兄姊妹,有時自己也難免忐忑,因不能確知對方聽了以後的反應──輕則惹起反感,重則關係破裂。然而,按我的信念和實戰經驗,以禱告的心真誠溝通是最美好的:不必懼怕衝突而只說美言,要以和善的態度,按著真理說誠實話。

所謂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,與人溝通前我多會反問自己,若別人這樣與我溝通,我喜歡嗎?若連自己也可能會反感,那就要將心比己,學習更有智慧地與人溝通了。假若盡了一切努力仍最終觸礁,那就勇敢地為自己所說的話負責,真誠地說聲「對不起」。有勇氣說「對不起」,不一定是因為自己錯,而是因為珍惜眼前人!

註:麥淑華、鄧淑英:《成長體驗Debriefing》(香港:突破2006),頁139。
原刊於《宣訊》第221期(2018年5月),版權屬宣道會香港區聯會 所有,蒙允准轉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