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2日 – 牧者心聲

「要看耶穌」

劉燕慧牧師

對於耶穌與稅吏長撒該(路十九1—10)這件事蹟,已經看過不知多少遍了。但每一次默想,都可以有不同的提醒。

一、不要抱怨,積極克服客觀環境和自身的限制
撒該「作稅吏長,是個財主」。他並不認識耶穌,卻很想「看看耶穌」。當時客觀的環境限制就是「人多」,撒該自身的限制就是「身材又矮」。我也想想自己所面對的客觀限制和自身限制,向主傾訴;又代入「看不見」的心情,真的很迷惘呢!我想像自己就是撒該,大抵已經放棄了:既然「看不見」,就算了吧,何必勉強呢?

我從撒該身上看到他如何面對客觀環境和自身的限制:在敘事者筆下,撒該沒有一句怨言,他只是積極地「跑到前頭」(越過人群),「爬上桑樹」(即使矮也不怕)。「要看耶穌」的心志,讓他堅決地克服種種限制!我也默默反思:為了「要看耶穌」(祂的慈容、祂的作為……),究竟我可以去到幾盡?我是否願意積極地尋找出路以越過種種挑戰?

二、不要介意別人的評價,歡歡喜喜地回應呼召我的主
在敘事者筆下,撒該一開口,就是向主的承諾。作稅吏長,很富有倒也是真的。但難道他所擁有的,都是貪回來的嗎?豈不都有他辛苦工作賺回來的基本工錢嗎?但當撒該遇上了耶穌—救恩到了他家,他竟願意「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」,這實在是一個大喜訊:撒該願意與有需要的窮人分享家財,我相信過往可能是天荒夜談呢!另外,他「若勒索了誰,就還他四倍」。人若真的與主相遇,就必願意以實際的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懊悔。凡願意靠主改過的,也是「亞伯拉罕的子孫」。主耶穌來,就是「要尋找和拯救失喪的人」,撒該就是其中一位了。

當主耶穌按著撒該的名字呼喚他,並說必住在他家,撒該的反應是「急忙下來,歡歡喜喜地接待耶穌」。他迅速回應,並且態度歡愉。

我也反思自己是如何回應按我名呼召我的主:我是拖拖拉拉的嗎?我的態度又如何?

不得不提的就是,即使身邊的人都「私下議論」,形容他是「罪人」,撒該似乎一點也不介意,只專注回應呼召他的主,就心滿意足。

在這充滿挑戰與未知的年代,極需要從主而來的智慧走前面的人生路。就讓我們都「歡歡喜喜地接待耶穌」,讓主在我們「家」中帶來不一樣的改變!甚願主的話也激勵大家的生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