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6日 – 牧者心聲

有關萬聖節的信仰反思

林麗盈傳道

每年十月末,我們開始看見四週佈滿南瓜燈與鬼怪的裝飾,孩子們期待糖果與變裝的歡樂時光。萬聖節已成為現代社會的文化節,但它的起源卻不那麼單純。萬聖節源自人們相信10月31日是生者與亡者世界交會的時刻,亡靈會回到人間尋找活人附身。為了保護自己,他們會點燃篝火、穿上動物皮毛或恐怖造型的服裝,以驅趕惡靈,同時也會獻祭食物給靈界,以求平安。(註一) 這些有關亡靈、驅鬼相關的儀式,後來雖被教會轉化為「諸聖節前夕」,但如今似乎更傾向成為商業與娛樂的盛宴。

我們不難發現,現代萬聖節透過主題樂園的夜間派對、商場的卡通裝飾,將原本黑暗與死亡的元素包裝得可愛、無害。也由於我們很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經歷過萬聖節,似乎並沒有受到過任何負面的影響,因此覺得迴避萬聖節顯得有點極端。但當一個節日高舉黑暗,孩子們被裝扮成巫婆、殭屍等等,我們為了好玩或刺激進入「鬼屋」,即使看起來很有趣,但其實這些造型與活動都是撒但國度的代表,我們實在應當慎思明辨。

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,是有君尊的祭司,是聖潔的國度,是屬神的子民,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。(彼得前書2:9)

不管我們有沒有真的因為歡慶萬聖節而受到傷害,這只是其中思考的一部分。我們更可以想想,神如果看到世人如此喜愛接近魔鬼,祂會有甚麼感覺?

在這樣的節日裡,我們參與或許只是基於社交需要,而非真正認同其背後的節日意涵。我們不在於定罪誰的選擇,卻也是一個機會誠實面對自己的動機:我是否在不經意間模糊了信仰的界線,也讓孩子們難以分辨甚麼是真正屬神的價值?

願我們在光明中行走,分別為聖,活出屬神子民的榮耀與見證。

註一:後來演變成孩子們扮演鬼怪索取糖果(Trick or Treat)的傳統活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