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7日 – 牧者心聲

學過「MBTI」之後

劉燕慧牧師

在第一季《從16型性格看神的恩賜》主日學課程完結後,我於3月30日撰寫了一篇《當I人遇上E人》的牧者心聲,今天想與大家重溫部份內容:

不同的性格測試背後都有其理論基礎。根據建道神學院葉應霖博士的分析:「九型(人格)處理的信仰問題,較接近與神關係的優先性—即大誡命 (Great Commandment);而MBTI所處理的,則較近乎大使命(Great Commission)—是關於主作工與恩賜的問題」[註]。

MBTI將人分為不同類型,並無優劣之分,例如:I型 (內向)與E型(外向)各有其美善,能彼此學習、互相補足。感謝主,透過這次主日學課程,我更深體會到這一點。

Allan導師曾簡介MBTI的四個維度:「E/I」:能量來源;「S/N」:吸取信息方式;「T/F」:決策思維模式;「J/P」:生活態度傾向。作為一個I人,我不需要強迫自己活得像E人,但我也不會拒絕在需要時作出調節。從前在人群中,我可以「完全摺埋」,沒有人察覺我的存在;如今,我願意主動走向人群。因為當使命在前,ISFJ也可暫時「變身」為ESFJ,只是在衝鋒陷陣之後,需要好好回氣,儲存能量,才能走好下一段路。

感謝神,學習不同性格類型,幫助我們更懂得與自己和他人相處。我相信,這不只是認識自己,更是提醒我們不要用性格工具去標籤人,也不要為自己找藉口,逃避生命的更新與改變。

不過,說實在的,課程完結至今已半年了,大家有否仍在思索自己的恩賜?神又要如何使用我們的一生呢?

10月1日(星期三)正是一個大好機會—當天的「全教會退修日」,主題是《出死入生的生命歷程》(詳情請參閱家事報告)。這既是主日學的延續,也歡迎未曾參加課程的弟兄姊妹一同參與,讓我們一起走過這段屬靈生命歷程!

[註] 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narratinggod.com/the-good-and-bad-usages-of-personality-theories/ 建道神學院葉應霖博士網站:《敘神記》。